日期:[2013年09月02日] -- 临沂日报 -- 版次:[A2]
我市积极推进新型农村社区和产业园区“两区同建”模式,努力促使上楼居民充分就业,顺利融入新生活。

“两区同建”为上楼居民布局生活新前景

□本报记者 焦雅奇通讯员 段可夏
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芝麻墩街道皇山社区的马金彩大娘一家8口人,2006年因为旧村改造从徐家村搬到皇山社区。今年8月29日,早上不到7点,马大娘准时为全家做早饭,吃过早饭,她的丈夫、两个儿子和两个儿媳就要去上班了。马金彩告诉记者,虽然没有了农田,但自己的丈夫、儿子、儿媳都很顺利地在社区附近找到了工作,离家很近。聊起现在的生活,马金彩望着窗外整洁优雅的生活环境,眼里充满了希望。她告诉记者,不用种地,家人也有固定工作,她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。
皇山社区是旧村改造的还建社区,规划集聚了徐家村、指挥庄、司家岭、埠前店4个村居4000余户、8500余人。规划建设居民楼 123栋,总建筑面积74.3万平方米,已竣工51.5万平方米。随着农民上楼变为居民,为了解决他们的保障问题,让他们的就业顺利向第二、三产业转移,相关部门积极引导,为新居民的充分就业做准备,帮助他们与新环境充分融合,共同成长。
目前,皇山社区居民的就业结构、模式发生了很大变化。皇山社区规划建设了小工业园,容纳小企业98家,解决就业岗位1500人。通过引进日月城、文化硅谷、博物馆等诸多招商引资项目安置居民就业。社区农贸市场建有各种沿街商铺63个,入场经营户320多家,摊位500多个,年交易额达70亿元,带动就业人数2000人。除此以外,相关部门几年来定向培训就业人员2000名,推荐1800名适龄人员到附近企业工作;通过发展农贸批发市场、超市等集体经济、个体经济吸纳就业1500余人;鼓励自谋职业,对就业能力强的居民进行技术培训,鼓励他们在市场就业,社区在外自主创业人员近200人。
一手抓居住区建设,一手抓产业园区建设,有效地解决了人往哪里去、生产怎么搞等一系列新问题,皇山社区初步呈现出农村产业转型升级、农业结构调整以及土地流转、规模化经营、高效生态循环生产的新局面。
近年来,我市新型城镇化建设工作推进顺利,全市共规划新型农村社区1244个,已建成256个、在建545个、新开工132个。在新型农村社区建设推进过程中,通过修订完善总体规划,顺应新型农村社区建设健康发展的客观要求,越来越多的社区在建设新型居住社区的同时,重视同步建设产业园区。通过“两区同建”,集约利用土地,整合资源,改善环境,完善配套设备功能,变革农村生产经营模式,实现了“离土不离乡、就业不离家、进厂不进城、就地市民化”,同时也推动了农村基层民主管理和村民自治改革创新。
目前,全市正在实施“两区同建”的社区有104个,共配套产业园区规划建设114个,其中农业产业园区49个、工业产业园区47个、服务业产业园区18个。园区全部建成后,总产值将达1087亿元,将直接带动农民就业24万余人。 

已有条评论

用户名:    (不填默认为匿名) 发布